1.华夏郑泽鸿的基金能买吗

2.08年金融危机时,国际原油价格最低跌到多少?是哪天那么,原油最高点时,曾达到多少?

2014年油价下跌原因_2014年油价最高点

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

1、宏观调控:“点刹”过度投资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2004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宏观调控。由于一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使得煤炭、电力、石油、运输等相继出现紧张,发展下去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及时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认真研究了产生的原因,并且适时、有效地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宏观调控可以说是今年各大财经媒体都不能回避的报道重点,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做如下点评:

宏观调控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央和院对这次宏观调控发现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断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控,今天的经济就崩溃或者怎么样了?但是肯定地说,如果不调控,经济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钢铁产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发展过多,铁矿石就可能短缺。据我所知,我们的铁矿全国目前的存量90亿吨,其中辽宁地区就占50%。那么他钢厂怎么办呢?就要依靠进口,依靠进口运费是昂贵的,同时出口国要抬高价格,那么你炼出一吨钢需要多大成本,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的钢铁价格是高的,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价格,物价上涨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首先要肯定,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有效果的,多数的企业、多数的地区感觉是比较好的。有几组数字可以证明:首先,全年GDP的预测可能是9%,或者是9%多一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农民增收的幅度根据有关资料是11.4%,实际增长是6%;城镇新增就业可能达到900万人。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前三个季度与第一个季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了15%,钢铁水泥投资增幅分别回落了65%和43%,就是说回落一半以上。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新增13%,进出口贸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可能突破1.1万亿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内,就是说,人们原来担心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这几组数字给出一个印象,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宏观调控就结束了,或者我们可以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了。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已经结束,就经济运行而言宏观调控永远是一个主要课题。

我说宏观调控是一个常态性的东西,就像我们总要在万有引力下在地球上生活,走路的时候也得找一个平衡啊,但讲常态不意味着作为宏观调控这个特定的词提出来,一直就要得很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应该如影随形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经常闪现。就好像我们的路走熟了,还要想办法走得直一点,尽管可能左右摇摆是不可避免的,终不至于大起大落。

2、聚焦能源:破解燃“煤”之急

有人说,2004年是“电荒”年,而在电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煤荒”。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仍将有8000万吨的缺口,供应紧张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在煤炭紧缺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做如下点评:

从煤炭产业本身来说,这几年来它的投入比较少,生产增长能力比较慢,新增加的可开的储量也都比较少。而且很多煤矿的生产条件比较差,所以今年以来,一出现煤炭供应的吃紧,就造成了煤炭生产比较被动,不太容易适应突然增加的需求,你让它增加更多的煤炭的产量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的基础已经比较薄弱,但这方面可以说不是很主要,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电荒。电力要吃掉煤炭产量的50%-60%。电力今年以来增长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带动对煤炭的大量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起来之后,从煤炭方面说,它会提高煤价。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价值规律,这个价位应该反映这样一种变化,但是从电力企业这个角度说,他们又不太愿意承受、承担煤价上涨这样一个因素,因为在我们国家煤炭的价格已经放开,是市场调节的。而这个电价没有放开,是由来控制的。

这样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煤电之间在价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这种矛盾由中央出面调停,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煤炭供求这个矛盾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国民经济从局部的过热降温,这是最根本的。从技术层面说,这种煤电的矛盾是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关节点。煤电的矛盾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建议,有的是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煤电价格的连动。就是煤价涨,电价要跟着涨,至于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价格体系,现在正在探讨比较多的,或者说已经进入政策视野的煤电的价格连动提的比较多。我认为从根本上恐怕有赖于电力的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之后,电价就能够基本上反应供求规律,这样不管是煤价上涨还是下落,在电价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反应。这是从长期来说,从根本上说的,应该靠这样一种机制,从近期说就是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降低需求,给过热的经济泼点水,降降温,宏观经济达到了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之后,煤炭这个产业也能够恢复供求的平衡。

3、钢铁虚热:回归投资理性

2004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价格的变动,价格走了一个V字形,年初的时候往上攀升,大概从5月末开始下降回落,然后到6月末又上来了。这个V字形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性,从盲目投资到回归理性。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做如下点评:

先说说年初的攀升,其实钢铁价格的攀升并不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要往远了说大概从2002年开始攀升。逐步抬高,大概今年年初达到了最高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基础的原因就是经济拉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里边,对钢铁的需求增加的很快,而增加很快的需求又是两个产业起的作用:一个是房地产,因为盖房子需要大量的钢材;还有一个产业就是汽车,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对钢铁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讲,虽然涨价不能说是好事,但这是个好兆头。因为我们国家过去一个建筑业,一个汽车产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的态势。这些年通过改革,特别是房改,住宅商品化,住宅信贷这样一些措施把住房产业推上去了,所以才有了钢铁产业展。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中间掉下来了,为什么掉下来了呢?这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因为钢铁价格很高,就引起了一种投资热。大家要赚钱,根据当时比较高的价格,钢铁的利润至少可以达到12%,个别的可能达到22%。这个利润很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结果就出现了投资过热,如果这些投资项目都建成的话,有人测算了一下,炼钢的能力至少要增加1.5亿吨。我们原来的能力是3.1亿吨,3.1亿吨加上1.5亿吨就是4.6亿吨,这种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实际的需求,所以感到一种投资过热,如果都把它变成项目,都把它投入生产将来会有很大的问题。除了量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质的问题,也就是说许多投资项目并不是高科技的,没有达到严格的环境污染、技术水平要求等等。这样的话,钢铁产业的量上去了水平就会下来,特别是还要占用很多土地,有的建设项目主要是银行资金,一旦出了问题,风险在银行身上,所以国家取了宏观调控措施。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安

在中央“一号文件”等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的夏粮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8%,秋粮的生产形势同样让人感到乐观,预计今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预定的9100亿斤。这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将结束1998年以来出现的连续下滑的局面。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保护价等措施的实施,让农民看到了种粮带给他们的实惠。但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上涨势头,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百姓对此十分关心。甚至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的议论。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王海征做如下点评:

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增产,一个是涨价,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粮食方面的两个问题。我们觉得增产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在增产的同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对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从粮价的绝对水平来看,不能说就是粮价很高了,因为粮价增长了以后,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的生产者,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城镇居民。从城镇居民来说,粮价上涨,对大部分城镇居民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个影响对他们的生存、生活角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说粮价现在上涨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呢?我想说一个数字,就是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来看,当时的粮食价格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个价格。从大家最熟悉的标准粉来说,当时北京的价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现在标准粉的价格涨了大约是8倍,可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8年算起到2003年,大约是增长了19倍。那么相对这样一个数字,我觉得粮食价格从城镇居民来说,应该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粮价也没有超过整个这么多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中央政策对农业扶持,这个是每个国家都做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正常的,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是允许的。通过今年一年这么多政策下来以后,我们的支持力度确实比过去大多了,但是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仅仅靠政策扶持毕竟空间是有限的,它不会无限制地靠政策扶持,仅仅靠政策扶持,我们的粮食增产也不会有一个长期的、永久性的发展。

要保证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一个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再有一个是农业产业链向工业方向的延伸。我先说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中国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市场化。那么现代化呢,一般想起来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化肥以及各个方面的种植方式,包括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除了现代化这一个因素之外,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化,市场化主要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农业生产。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或者趋势。黑龙江有一个地方,它的农业合作组织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而是市场意义上的合作,发展的很快,实际上也是促进了农业内部的专业分工。

5、民工短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工潮曾让我们无数次感叹我国劳动力的充足,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却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尴尬境地。很多媒体纷纷发问:延续了十几年的民工潮,为什么变成了民工荒,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足?还是因为随着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增多,农民们已经对进城打工不屑一顾了呢?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做如下点评:

民工荒这个叫法本身可能并不准确,今年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比较低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局部短缺,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准确的描述。从整个判断上来讲,民工的短缺应该不是全局性的问题,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个的经济形势是非常相关的。比如说今年粮食丰收,今年粮价上涨的比较多,农民的收入会因此增加的比较快,这样他可能选择说我在家里种地是不是更好一点,这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城市里面今年的物价涨幅比前几年要快一些,今年全年算下来,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在4%左右,这样民工在城里的成本也会高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民工的工资待遇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劳动力的成本,这个价格是不是扭曲的,包括劳动保障的条件是不是真正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水准,这些方面可能都会有一些差距。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区的短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民工的这种不断城市化,或者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这样一个进程,应该说还是很长的一个进程,不会一下子就结束,也不会一下子出现非常规模、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虽然我们说这件事情的影响本身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全局性的,但是媒体或者学者非常关注,是因为这件事情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只有马来西亚的1/4,相当于现在日本和美国的1/30和1/40,就是比较便宜。而且我们的人口比较多,这个比较优势对国家的对外出口,就是制造业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我们今年外贸出口,进出口总额可望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占整个GDP的比重也非常高,这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发展的一个很成功的地方。民工短缺就给了一个问号,是什么呢?就是这样一个趋势还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首先,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好事情。因为从信号的角度来讲,它至少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说我们将来可能不能永远地靠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我们除了这个优势以外,看来还应该发展别的优势,比如技术、比如知识产权、比如服务业的优势。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提醒。

第二,在这个过程之中,民工的医疗条件、工资和生活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第三,从长远来讲,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它一定是整体的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而不简单的是某一个方面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倒是很及时,或者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6、油价攀升:中国直面能源挑战

被人们称为经济命脉的石油,在2004年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油库网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今年国际油价最高时曾在10月25日达到每桶55.50美元,尽管到11月底,国际油价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说,2004年的国际油市,就像场疯狂的过山车之旅。

《竞争力》杂志主编方向明做如下点评:

如果把国际油价的整个走势再拉得更长一点,可以看到在近30年以来,国际油价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二个高峰期是在90年代初期,第三个高峰期就是以今年为一个高峰点,但它是从1999年开始缓慢地攀升上来。今年比较突出的反映是连续地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大关,一直到突破50美元大关。

在一年之内连续如此狂涨,我们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判断:今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产能的问题,因为今年在全球石油产能方面波动性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其他的几个因素可能会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全球对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第二个是中东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第三个是国际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机行为。

再具体分析一下,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是一个整个基本面的问题,中东局势的不稳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石油炒家的运作,我们认为是一个非理性因素,这个非理性因素在今年的油价上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有这样一个细节,大概在4月20日左右,美国、德国、法国的高级分析师们预测,石油价格将突破44美元,达到45美元。此话音刚落,油价应声而涨,5月的第一周就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关,到第二周就接近了42美元。这件事情给我们当时关注整个石油价格上涨的非理性因素一个信号。

国际上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中国石油的大量进口导致了原油价格的迅猛增长,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尽管近两年中国对石油的进口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国际油价的问题上,惟一对国际油价有发言权的只有美国。

如果说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话,首先大家感到最强烈的就是加油站里汽油涨了价。第二个我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就是最近对各行业职业经理人收入的一个大规模调查,今年各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当中,石油化工行业变成了第一位,每月达到将近8000块钱。去年在第一位的是汽车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油价的上涨对各行业的影响,已直接反映到了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上。第三个我们感觉到的是整体的化工价格随着石油开始上涨,当然更直接的行业是交通和运输业。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讲,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我们国家进口石油可能会增加损失近80亿美元左右。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到目前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据专家估计可能会在0.7个到0.8个百分点。

7、央行加息:启动价格工具

今年以来,无论是经济界还是各大财经媒体,几乎每个月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经济指标的统计结果,这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出现的不断攀升,也使加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究竟加还是不加,什么时候开始加,加息幅度该有多大等一系列关于话题,曾掀起过几轮热烈的讨论。

《财经时报》副总编辑钮文新做如下点评:

从2003年底一直到2004年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宏观调控,这一轮紧缩调控当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利率当然是考虑之一。到底是不是该使用这样一个手段,利和弊到底是什么。大家进行了大量的评判,实际上也在帮助市场梳理、理清思路:到底加息还是不加息?应该在什么时候加息?加息的程度如何?这肯定是需要非常充分的探讨才行。

今年6月份《财经时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说即使CPI上涨到5%也是不需要加息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判断呢?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加息的作用不会太大。为什么?两个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我们要看这一轮经济过热,或者说投资过热是什么拉动的。我们考量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换届之后,出于对政绩的需要,投资的冲动非常大。如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加息的话,地方就不会太在乎。为什么?你不过就是资金成本多了一两个点而已,你说你加多少管用?你加两个点、三个点对它的刺激作用非常小,因为它还会去追求政绩。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投资一定会下来。但是你需要两个点,还是三个点、五个点?这就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加一两个点的话,作用不会太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去年10月份我们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非常大,国际上对我国的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之下,如果我们再加息的话,那么热钱套利的钱,就会更多地流入中国市场,至少它在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当中,你的利益上升了会给它平抑掉一些成本,所以会更鼓励它往里走。因此在这两点考量之下,我们认为加息可能作用不会太大。

另外,加息肯定是要抑制整个货币的过快增长。但如果我们加息了,那么热钱进来了,外汇账款所构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又增加了,这样它就起不到抑制货币过快增长的效果,通胀往下压就很困难。所以根据这样一些判断,我们认为加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适宜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今天加息了,是为了紧缩货币才加息的,其实在这个公告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说为了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没有说进一步的紧缩。实际上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层意义。一层就是利率结构的调整。一看长期增加得多,涨得多,短期涨得少,长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多,但是短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少,实际上有一个结构调整问题。在今年年初大量的储蓄分流,储蓄增长速度在下降,存期限错配的问题出现了,这就需要结构政策来调整。在这一轮加息的过程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第二层就是,我们看到的上限被放开了,存款的下限被放开了,实际上这是在向一个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要远远大过宏观调控的意义。

8、股市风云:规范与发展并行

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波动,市场在创造了4年以来最大一次反弹的同时,也创出了5年来的新低。到底该怎么看待今年的证券市场?未来的市场走势又将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吕平波做如下点评:

对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来自政策面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它把股市政策提升到了宏观政策的层面上,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部分,应该讲是高层对证券市场的最大支持。但是我们也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发表“国九条”的时候,跟提出要落实“国九条”的时候,上证指数相差了300点。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宏观调控。宏观背景肯定是要决定股市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会例外。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这个基调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有政策面支持,上涨行情也不会出现。

第二,虽然政策层面上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国九条”中的九条意见怎么贯彻、落实也有个过程,还充满着不确定性。比如说股权分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

第三点,跟市场的扩容有关。这在根本上影响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到这个行情的起伏。

大家会觉得非常奇怪,一方面中国的GDP在高速增长,另外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经历前几年的下滑之后,最近两年是连续的、每季度都在增长,可股价确在下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存在偏高的成分,有泡沫,有一个挤干的过程。另一方面,跟我们对中国市场股价的估值论这种观念也有关系,就是把内地股市跟香港股市做对比,会得出内地偏高的结论。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市场价格是不能做类比的,因为中国大陆的市场是一个本土市场,香港市场基本是国际市场、海外市场,这个定价标准应该不一样,盲目地照搬照套就会发觉,这个市场还有下跌的空间。这是出现矛盾的两方面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中国的市场跟海外的市场本质上的差异,不在于差距,说它早发展了多少年,我们晚发展了多少年。这两个市场本质上是有差异的,是不一样的。海外股市基本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一个市场,中国股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个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不同,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进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觉得这个判断是比较准确的。我们现在都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这个市场一定要把投资者放在首位,一定要以投资者为本,如果这样来认识这个市场的话,圈钱这种恶习就有可能从这个市场上得到唾弃,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扭转市场的不利局面。

最近几年这个市场的变化,实际上是从2001年之前过度投机,到2001年之后由于挤泡沫所形成的过度融资,处在这么一个变化中间。现在又是从过度融资向一个有序融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中间,最终会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状态,就是从无效融资向有效融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投资才有可能从无效投资向有效投资转变,大家的利益才能够得到回报。

中国证券市场本质上跟海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就是股权分置。股权分置不等于全流通,我们应当怎么把投资者利益保护落实到实处,这要看明年股东表决体系建设怎么样,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融资,是不是能够从过度融资到有序和有效。这就需要管理层做出重大调整,对于市场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定式,真正转移到以投资者为本,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个时间,这两点做到的话,明年的资本市场应该比较乐观。

9、土地调控:“闸门”紧缩的背后

农民种粮需要土地,企业扩大规模也需要土地,城市发展更离不开土地。今年国家收紧了这道经济发展的“闸门”,使得“土地”成了今年经济领域被广泛关注的一个关键词。究竟该如何看待土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呢?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赵彬做如下点评:

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大的宏观背景上说,宪法现在进一步对私人财产权的问题给予关注,中央对于推进这种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工作思路力度也很大;另一方面,三农问题近些年为大家普遍关注,而农民的土地问题恰好是这个财产权问题、群众利益问题、农民问题集于一身的问题。

具体来讲,这些年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农民的土地丧失得比较多,引发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另外,从去年以来,粮食减产也是使得土地问题成为一个时期非常关注的重点。

应该说,如果限制土地的供应,肯定会对那些以土地为主要赢利来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到制约,这非常正常。因为调控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抑制这种低层次的、低水平的发展。这是一种盲目的,以牺牲不可再生为代价进行发展的模式。今年8月28日,已经通过了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1月20日,院出台了一个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这样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的第一句就是这样说的,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最严格的。有一些专

华夏郑泽鸿的基金能买吗

纸币贬值 ```````貌似是和谐出来的

涨是一定又一定的事情 一定还会疯涨的 现在是一天涨1块啊 够彪悍的说 积累点也行 不要太多就好 咯 长多了的话 国家就乐子大了的说 不过好像要到几十块才行呢 ```````

诶 咱们都学学原始人吧 他们都不吃油的说 活的也满好 ``````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0万吨(6月预测2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08年金融危机时,国际原油价格最低跌到多少?是哪天那么,原油最高点时,曾达到多少?

近期全球股市暴跌,悲观言论再度发酵。但是,理性的思考比别人的从众和焦虑更珍贵。近日,基金经理郑泽宏就近期市场下跌做了一次直播。来听听基金经理是怎么说的吧~

郑泽宏,基金经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10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对纺织服装、造纸轻工、电力设备、新能源等行业做了深入研究。

摘自一句金句:

“首席A的周期在改善,短期内跌了这么多。从战略角度来看,他应该保持乐观。有时候摔倒给了我们很多挑便宜货的机会。”

“回顾过去十几年的3000点,大部分时间点都是比较好的买入位置。”

“市场不好的时候,离市场远一点可能会好一点。长期做正确的事,有助于我们度过低谷。”

01

“市场下跌给了我们

许多捡便宜货的机会”

如何看待7月以来的行情?

郑泽宏:今年的市场确实波动比较大。年初1-4月的下跌可以说是刻骨铭心。从5月到7月,增长部门出现了良好的反弹。7月到9月底,整个市场基本回到了4月的低点。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今年基民感觉很不好,因为大部分基金都在亏损,我们作为基金经理也很难,因为今年真正能把握的机会没有那么多,波动也比较大。

今年5月初,我出来和大家交流过一次。当时市场刚刚见底。我们说做投资者本来就是乐观的,现在也确实把a股看做一个长期的提升机会。无论是制造业升级还是消费升级,长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短期就跌到这么低的位置了。所以,站在这个时间点上,战略上一定要乐观。摔倒有时候会给我们很多捡便宜货的机会。

长时间仰望星空,短时间脚踏实地,站在当下看看为什么跌了这么多?

诚然,今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出现了一些波动,疫情叠加战乱,尤其是今年的俄乌冲突确实给市场带来了比较大的波动。看到美联储在海外连续加息,欧美的通胀问题更加严重。所以实际上海外货币政策的收紧给全球风险偏好或者风险资产带来了很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已经传导到国内资本市场,还有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等等。加大了投资整个市场的难度。

但在这个时间点上,很多不利因素已经在估值水平上有所体现,上证综指已经到了3000点保卫战。回顾过去十年的3000点,大部分都是不错的买入位。就目前而言,中国制造业升级是长期趋势,居民财富从固定资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也是一个长期的正向过程。但长期的正趋势并不总是上涨,而是波段在上涨,所以每次到达这样的位置,都是相对波段的底部位置。站在这个时间点可以乐观。

基金亏了不少。我该怎么办?

郑泽宏:这是你应该长期看好的时候。如果你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仓位较重,就要放平心态,拉长投资周期。这个星空还是很美好的,新能源产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定投无法规避基金投资的内在风险,无法保证投资者的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价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现在补仓合适吗?

郑泽宏:目前主要指数点位已经全部回到4月底的位置,从估值的角度来看非常有吸引力。补仓到最低点是非常困难的。从短期来看,它

第一步,从上到下选择未来空间更大的赛道;

第二步,在选对方向的前提下,自下而上做详细的分析比较。

很多时候,在投资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定要看清方向。比如2016年以后选择消费和医药,2016年到2021年有非常好的表现,2019年以后选择新能源,也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从上到下,我们会清楚地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宏观环境,以及我们长期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同时,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例如,我们看到了海外制造业和欧洲的能源危机。这时候就要分阶段配置一些受益于宏观环境的行业。当然,我们也会从下往上挖。当我们选对了方向,一定会自下而上挖掘出这个方向的龙头公司。

入职十周年,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投资感悟吗?

郑泽宏:过去十年,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行业都有很大的增长。我们也见证了不同年份投资的变化,比如2014年、2015年的牛市,2016年的熔断,2018年的熊市,2019年、2021年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我们确实经历了许多变化。投资是创造价值的行业,其本源是控制风险,争取利润。

我之前一直说,投资最重要的是心态,市场的变化永远是不可测量的。但是我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心态,在这个波动中争取好的收益呢

非常重要的。

我们这个行业也是比较神圣的行业,公募基金其实是为老百姓理财的,做得好会给老百姓创造一些收益,但是这两年因为市场有一些波动,很多基民朋友也没有赚到钱,我们保持好的心态,用长期的方法去做投资的话,最终还是会有不错的结果。

这中间肯定不顺的时候也比较多,虽然华夏能源革新过去五年里也取得了一些业绩,但这里的波动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比如2020年初整个疫情带来短期的波动确实对我们影响也非常大,那个时候真的看不清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包括这两年的波动都不小。

当我们面临大的波动时,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的时候可以离市场远一些。2020年疫情,各种资产都暴跌的时候,如果一直离市场很近的话,很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贪婪和恐惧是人性上的弱点,这时候仰望一下星空,离市场稍微远一些,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包括今年4月份的时间点,可能也是对于很多投资者朋友来说是非常难熬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很多人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很多割肉割在底部就是这么发生的。

所以当市场不好时,不妨离得稍微远一些,去想一想长期的事情,做长期正确的事,更有助于我们跨过低谷期。

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郑泽鸿:基金经理是需要不断去进化的职业,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就是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拓展,投资方法没有一招鲜吃遍天,永远要去进化,进化能力非常重要。比如今年年初,我们发现对市场判断出现了误判,这时候要去调整,否定之前的判断,去布局新的方向,纠偏或迭代对于投资来说是永远要做的。

“任何的投资方式和方法都会随着大的周期而发生变化,每一个大的宏观周期都存在不同的投资方式和方法。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不断自我进化。"

另外是客观和真实,我们要客观和真实地面对自己,也要客观和真实地面对产品净值和客户,做得好就是好,做得不好就是不好,不能说做得好就是自己的厉害,做得不好就是市场的不对,这个肯定不对,我们一定要客观真实地面对自己和面对客户。

03

“长期来看市场机会大于风险细分赛道长期投资性价比凸显”

“新半军”后期投资机遇怎么看?

郑泽鸿:投资一定要跟周期结合起来,看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把时间因素加进去。

新能源行业长周期看的是渗透率提升大的周期,比如智能电动车现在全球渗透率是10%左右,未来到50%的过程,长周期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机会,但是短周期来看,这样的观点对解释当下的投资是没有任何用的。

我在去年11月份提出来,中周期可能面临波动,叫做产能周期,因为2019年到2021年,整个新能源板块是供需错配,量价齐升的周期,到了现在可能很多环节产能逐步出来了,所以某些环节会面临价格往下,但是需求往上,量是往上的,所以这个时候我在去年提出来新能源行业可能在近一年会有分化。当时我提出的是降低对于2023年新能源行业的收益率预期。因为过去几年太高了,2019年涨了30%~40%,2020年涨了接近100%,2021年又涨了30%~30%,基民很容易线性预测,认为可能未来还会像以前那么高的涨幅,这种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当时提出要降低收益率预期。

但降低收益率预期并不是要跌这么多,今年的下跌也确实也超出预判,因为新能源行业是成长性赛道,行业增速还是非常快的。今年智能电动车的渗透率还是快速提升,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还是处在快速提升的过程。当行业指数跌了这么多之后,再来看整个板块的估值,又到了比较有吸引力的阶段。所以我个人认为新能源行业,比如电动车调整幅度比较大,调整时间也比较长,这个位置长期性价比较好。

这个时间点看长周期都非常好的行业,短周期又到了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位置,我觉得就是比较不错的时间点。

为什么新能源车销量不错,但是基金一直跌?

郑泽鸿:等你看到不错之后,可能市场之前都已经反映过了。电动车大幅发展是2019-2021年这三年,指数涨得非常多,现在依然看到车卖得非常好,国内单月电动车渗透率甚至接近30%,很多东西已经反映到之前的股价里面了。因为今年不仅仅是新能源行业调整很多,今年全市场很多板块也都跌得非常多,这可能是跟市场整体大的环境有关系。

新能源板块上中下游机遇怎么看?

郑泽鸿:我去年11月份提的时候,当时中游有些材料价格已经跌了,确实今年上游还是价格涨得非常多,但股票没有那么多。今年碳酸锂价格冲到了50万。站在这个时间点,我个人认为上游端价格可能会维持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但50万这个价格肯定不是常态。未来某个时间点总会要往下走,所以这个时间点我们对于上游端的头寸,基金里面也会做一些调整,这个时候反而会去布局一些中游只要靠量的,没有价格弹性的环境,因为它还能享受量的不错的增长。

同时整车环节也是非常好的布局机会。我们说“中国的制造业升级”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整车,整车首先是非常大的一个板块,也是对于一个国家制造业非常重要的板块。在燃油车时代,比如买进口车,可能国内买得到价格要比在海外买贵很多,但是今天看到非常好的一个现象,是在智能电动时代,国内买的电动车在国内买要比欧洲买便宜很多。比如比亚迪出口到欧洲可以定很高的价格,因为在欧洲市场它的车就有那么高的竞争力,这是我们扎扎实实看到智能电动车对燃油车替代之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崛起。我个人认为整车环节包括零部件环节,后面的机会也是比较好的。

如何看待光伏、风电的投资机遇?

郑泽鸿:光伏行业确实是过去几年一个非常火的板块,很多上市公司开始转型光伏。

从大的周期来看也光伏也属于是周期成长行业,只是因为它这几年确实需求好,把一些周期性因素给掩盖了,同时今年又叠加欧洲能源危机带来整个欧洲户储的放量。所以我们认为长周期“双碳”一定会带来以光伏、风电为代表清洁能源大的发展的过程,但短周期也要看到里面产能的因素,比如硅料,过去几年确实价格涨得非常多,但我个人判断明年就会看到硅料产能释放带来硅料价格的下跌。硅料价格下跌其实对产业链是好事,会把整个释放出来的利润到其他环节,会刺激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不同的环节,我们也会看到不一样的格局和机会。

过往基金短周期在煤炭、油运等板块保持一定暴露度,如何看待这些板块?

郑泽鸿:今年全市场表现最好的是煤炭,可能是之前大家都不太看的行业。但俄乌冲突之下回过头来看今年的行业,表现最好的是能源端,包括旧能源,以及新能源里面的发电端,光伏发电里出口欧洲户储的一些公司股价表现非常好。

俄乌冲突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带来了不管是欧洲户储高的增长,还是海外煤价的高企。回过头来看,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可能确实在过去很多年是面临资本开支不足的,全球都在往碳减排、碳中和方向走,这种传统行业已经经历了比较长周期的资本开支不足,但是全球的用电又是在增长的,新能源短期弥补不了增长的需求,所以带来了能源危机或传统能源价格高企。我个人认为,煤炭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业绩也有不错的增长,同时估值也有一些边际的提升。

煤炭板块尽管涨幅比较大,如果横向比较的话,煤炭股依然不贵,估值也就5、6倍,同时赚的钱都可以那来分红,好的公司、高一点的公司分红收益率有百分之十几,放眼全市场都是非常不错的资产。虽然经历了欧洲能源危机,实际上传统能源的资本开支也不一定能够立马上去,所以煤炭股或者传统能源的价格未来年度级别还是会维持相对比较高的位置。

其实油运从字面理解就是运油,有集运、油运,过去几年集运价格涨了很多,有干散货这些运价涨了很多,但油运价格在2020年有一波非常大的上涨,主要是由于油价的暴跌对于囤油的需要,今年油运板块受恶俄乌冲突影响也有比较好的表现,欧洲在接下来四季度可能12月份就要禁止俄罗斯的原油,这是他们政策里已经明确规定了的。这会带来一个变化,即整个原油的运距会有变化,比如俄罗斯油就会运到其他地方,欧洲要从其他地方去运油,所以运距拉长是接下来必然会看到的一个事情。同时油轮供给也存在一定刚性,其实本质上也是供需的错配,当运距拉长带来需求提升,同时供给又没有相应提升,就会带来运价大幅上涨。其实运价在过去几个月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上涨,这是我们看好这个板块核心的因素。

04

“以长周期视角看投资,短期是波动,不是损失”

行业主题型基金和全市场产品怎么选?

郑泽鸿:当行业趋势好的时候,主题基金弹性比较足,但相对的波动也大,当行业不好的时候,回撤必然是大的。对于全市场类基金,基金经理会做一些风险上的控制,控制在行业上暴露度,我们也会尽量在不同的行业去选择更好的资产。

不少基民可能也是更喜欢短期涨幅比较快的产品,如果押对了赛道,确实弹性会非常好。过去几年短期涨幅快的产品确实得到了资金的追捧,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行业主题性产品比较多,但是如果行业逻辑发生变化,它面临的波动和回撤也是比较大的。

如何平衡长期布局和短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郑泽鸿:现在很多投资者朋友抱着比较着急的心态想短期赚快钱,但我一直坚信,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理念去做投资,当有了长期认知时,在短期面临一些波动时才会更从容应对。

比如我们做投资,首先要看长期方向。如2000年之后,中国的房子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股票可能有一个非常长周期的投资机会,它其实伴随的过程就是中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工业化的进程,这是长周期的视角。看对了这个长周期视角的话,在那个阶段即使短期涨比较多的时候去投房子或投房地产股票,拿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收益率非常高的。就像我们现在看到智能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过程,包括清洁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的过程,对新能源等领域的机会就会看得更清楚。

短期时确实会有明显的波动,但长周期的趋势没变,短期只是波动,不是损失,这种波动可以是通过时间去弥补,长周期来看就是不断创新高的过程。

风险提示:1.华夏能源革新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收益高于混合、债券与货币市场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华夏核心制造、华夏成长先锋一年持有为混合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低于股票基金,高于普通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3.部分基金可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港股市场实行T 0回转交易,且对个股不设涨跌幅限制,港股股价可能表现出比A股更为剧烈的股价波动)、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对基金的投资收益造成损失)、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内地开市香港休市的情形下,港股通不能正常交易,港股不能及时卖出,可能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等。4.部分基金对每份基金份额设置持有期。在基金份额的持有期到期日前(不含当日),基金份额持有人面临不能赎回的风险。5.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6.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7.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8.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9.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10.本资料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11.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问答:

2009年一季度,世界经济继续恶化,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投机资金快速离场促使油价持续回落。1月12日,WTI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2月12日,WTI原油价格下探至33.98美元/桶的2009年年内最低点。2008年7月11日,原油最高点达到147.25美圆,为历史最高价格。